应姓
分布地区:
应姓主要分布在浙江、安徽、江西、江苏等地。
历史来源:
「应」源出:
1.源于姬姓,出自周武王姬发之后,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。周武王克商后,将其第四子应叔封于应(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西部、鲁山东南及平顶山市区、叶县、郏县、襄城一带),建立应国,其后裔以国名为姓。
2.源于官位,出自西周时期应乐史,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。应乐史,亦称应人、应师,就是在王族宫廷乐队中执掌演奏应鼓,不包括编钟、编磬等成套大型组乐的乐师,隶属于春官府司管辖。在典籍《周礼?春官?小师》中记载:“击应鼓。鼙也。” 在应乐史的后裔子孙中,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,称应氏。
3.源于官位,出自西周时期应门史,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。应门史,就是专门职掌君王出入之门的官吏。西周时期,君王出入之门为正门,君王是 “应天之命” 而为人君,因称天子,天子行走之门就是正门,因此称应门,负责守卫、管理应门的官员就是应门史,隶属于天官府司管辖。在典籍《周礼?天官家宰》中记载:“正其服,禁其奇邪,展其功绪。” 在应门史的后裔子孙中,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,称应氏。
迁徙分布:
应姓发源于河南,早期主要在中原地区发展。随着历史的变迁,应姓逐渐向南方及其他地区迁徙。在唐宋时期,应姓在浙江、安徽等地逐渐形成较大的家族群体。此后,应姓人不断繁衍迁徙,分布到全国各地。
家族名人:
应玚:东汉末年文学家,“建安七子” 之一。应玚擅长诗赋,其作品风格刚健,多反映社会现实。他的文学成就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。
应旸:三国时期魏国文学家。应旸的文学作品以诗歌和散文为主,其文风清新自然,富有感染力。
应仲远:南朝宋学者。应仲远博学多才,对经史子集有深入的研究。他的著作对当时的学术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。
应宝时:清朝官员。应宝时为官勤勉,善于处理政务。他在地方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,深受百姓爱戴。